
形勢決定任務。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深入分析和準確判斷當前世情國情黨情。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科學分析“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作出“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的重大判斷,有力引領全黨全社會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作出的戰略部署上來,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實現“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努力奮斗。
正確判斷形勢是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謀劃一個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弄清楚大環境。從“一五”計劃開宗明義指明“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經濟命脈歸國家掌握,就使得我們有可能根據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來有計劃地發展和改造國民經濟”,到改革開放后首個實施“六五”計劃強調“在認真總結過去長期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全面分析當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制定,再到新時代“十三五”規劃建議第一部分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指導思想”,從“一五”計劃到“十五五”規劃建議,我們黨歷來重視分析研判發展環境和國際國內形勢,在此基礎上明確每個時期的目標任務、戰略方針和政策策略,因時因勢作出決策部署,有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
“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經過“十四五”時期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奮斗,我們即將進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變的一面深入發展,亂的一面更加突出。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我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和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員,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斷提升。同時,世界變亂交織、動蕩加劇,外部環境的不確定、不穩定性上升,風險挑戰增多。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諸多優勢更加彰顯;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躲不開、繞不過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十五五”規劃建議登高望遠、察微析疑,辯證分析我國發展環境的危與機、變與不變,于紛繁復雜的風云變幻中撥云見日,為我們因勢而謀、順勢而為提供了高瞻遠矚的戰略指引。
越是形勢復雜,越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大勢和主流。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最重要的是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既面臨難得機遇,也伴隨嚴峻挑戰,但總體看,機遇仍然大于挑戰。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主要,分析重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必將進一步彰顯,我們必將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邁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胸懷“兩個大局”,深刻把握世界百年變局的大邏輯,根據黨中央關于形勢的正確分析觀察時代、把握時代,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我們就一定能不斷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威)